2672 占豪原创丨美、土已瞄准叙利亚,准备狙击!

占豪原创丨美、土已瞄准叙利亚,准备狙击!

与2011年的国际形势相比,2015年已经有较大变化。2015年,美国和伊朗签订了伊核协议,美伊虽然没有建交,但紧张关系已经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时针对伊朗的一系列经济制裁也将被解除。根据最新消息,包括俄罗斯、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可能对伊朗的核电站进行投资,还会向伊朗出售武器。


根据俄罗斯卫星网的消息,上合组织秘书长最新表态,联合国安理会取消对德黑兰的制裁后,上合组织将立即审议伊朗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的申请。占豪之前分析过,如果伊核协议6月30日能达成协议,则7月举行的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就可能将伊朗纳入到上合组织。结果,伊核协议到上合峰会后才达成协议,最终伊朗未能纳入到上合组织。但是,上合组织秘书长的最新表态,说明伊朗纳入上合组织的相关程序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就剩最后临门一脚了。一旦伊朗被纳入上合组织,则美国再想武装打击伊朗将成为不可能,而未来美国再想单方面制裁伊朗也将效果不大,因为在上合组织内伊朗的经济会获得保障。这实际上是中国和俄罗斯试图在规则上让美国签署伊核协议后的格局不可逆。一旦伊朗纳入上合,美国再想通过联合国对伊朗进行制裁也将非常困难。


美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以换取伊核协议是无奈之举,而中、俄借机将伊朗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则是顺势主动出击。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主动斡旋阿富汗国内塔利班与政府的和解,如果阿富汗内部也能实现和解,则“一带一路”南北两线就有望真正合并成一个宽宽的带。当然,阿富汗的斡旋的过程将非常复杂和艰难,并不容易实现。


对美国来说,暂时在伊核问题上的退让并不代表美国放弃了中东,美国是要改变策略。即通过在伊核问题上的放松,腾出更多空间和资源,集中对准中东的一点寻求突破。这个点不是别的地方,正是叙利亚。美国正在试图加速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按照美国的计划,一旦美推翻巴沙尔政权,那么美国随时可能撕毁已经签署的伊核协议,然后再展开对伊朗的围堵制裁(中国准备快速将伊朗纳入上合组织,也就是准备应对美国的这一杀招。未来一旦叙利亚失手,美国覆手为雨时伊朗可以从容应对,中俄也都有缓冲)。在伊核协议达成的时候,我们也分析过,伊核协议的后果就是,世界局部的冲突将增加,这个冲突可能性较大的地方就是叙利亚。


据美国媒体7月23报道,美国官员日称土耳其已和美国达成一致,允许美国使用土境内的军事基地,打击“伊斯兰国”(IS)。按双方协定,美可以使用土耳其南部地区的因吉利克空军基地。另外,美国还希望把空袭的军事打击范围扩展到西部边境地区,并且呼吁土耳其地面力量予以情报支持;但这些仍在商讨当中,还没拍板。官员称,从8月起,美军战机就将开始从因吉利克起飞,打击“伊斯兰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22日通电话,在电话中敲定了这些协议。白宫发布声明称,两国元首商讨了诸多事宜,包括:联手打击“伊斯兰国”,维持伊拉克安全稳定、以及政治解决叙利亚冲突等。而几乎与此同时,据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7月24日土耳其空军派出3架F-16战斗机向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展开空袭。


这些信息告诉我们,美国在于伊朗在伊核问题上“和解”后,终于决定“委任”土耳其为先锋展开“围剿”IS。所谓“围剿”IS,其实目的有两个:一是美、土战斗机可以披着“打击IS”的“道德”外衣,任意对叙利亚和伊拉克进行入侵,土耳其的飞机越境打击IS其实本质上就是入侵。而当这种入侵披上了合乎“道德”且“合法”的外衣后,则叙利亚将成为一个随便蹂躏的对象。


可以预见,经过美国5亿美元的支持后,叙利亚反对派已经有了一定力量,同时再经过美国和土耳其的打击,IS的大量成员未来将会归顺到叙利亚反对派。而早前叙利亚反对派集体斩首IS成员,就是要杀鸡儆猴,迫使IS成员加入到叙利亚反对派。未来,在美国和土耳其支持下再次兵强马壮的叙利亚反对派,将会对巴沙尔政府发起猛攻。面对这种攻击,巴沙尔政府将会陷入和当年卡扎菲一样的困境,即如果不反击就会节节败退,一旦反击美国和土耳其立刻空中支援定点打击。而面对土耳其24号的空袭,之前还敢抗议一下的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如今连大气都敢哈一声了!


伊朗保住了,俄罗斯又受困于乌克兰局势,那么到底还会有多大能力来保叙利亚现在并不明朗。只要俄罗斯稍微一放松,那么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就很难躲过被美国和土耳其支持下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推翻的厄运。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而看现在奥巴马的架势,是准备在其卸任前就解决叙利亚。到底形势会如何发展,我们继续进一步观察。


事实上,美国和欧盟在干掉利比亚卡扎菲后,美国就已经计划干掉巴沙尔,本来2013年9月美国就已经下定决心空袭,是普京用武力威胁拦住了奥巴马,这才引出乌克兰问题并推迟了美国对叙利亚下死手。如今,俄罗斯陷入乌克兰的漩涡,美国又退了一步和伊朗暂时达成伊核协议,空间都出来了,那么叙利亚就危险了,美国的杀手也就可能来了。下面的内容是2011年出版的拙作《货币战争背景 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中的关于美国下一个目标是谁的分析文章,如今虽然形势有些许变化,但相关逻辑仍在,战友们可重温当时的文章以了解其中的逻辑。


附文:

欧美联手做掉卡扎菲,下一个目标是谁?


卡扎菲政权被颠覆,是必然,也有其偶然性。如果没有卡扎菲自己埋下的祸根,如果卡扎菲内部的工作再做得好一点,如果卡扎菲不弃核,如果卡扎菲在国防上加强投入······就利比亚的整体经济实力来说,第一个被外力战争抹掉的政府绝不会是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如果说是因为卡扎菲政权的不民主,为什么不如利比亚民主的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等国没有被颠覆?而上个世纪末被美国干掉的南斯拉夫,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符合西方标准民主选举出来的政权,最终还是被美国做掉。因此,颠覆利比亚和所谓的“民主”没有任何关系,关键在于大国博弈总是要有突破口,而卡扎菲由于内外交困,恰好成为突破口而已。


2011年2月初,与埃及、巴林相比,利比亚的国内示威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很快,局面趋于失控,卡扎菲当局展开残酷镇压,数百名示威者在镇压中丧生。2月底,形势更为严峻,利比亚当局的外交部长叛变。之后,有欧洲背景的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开始形成气候。于是,内部骚乱其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利比亚内战爆发。


2011年3月10号,法国就迫不及待地承认反对派。3月15日,政府军在对利比亚反对派的战争中胜利在望,以法、英为首的欧盟国家再也坐不住。3月17日,在法、英、美、部分阿拉伯国家和其它一些欧美国家的支持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针对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这充分显现出小国需要有大国作为依靠的重要性,如果有一个老大保护,至少这个借口就不能成立。后来,针对叙利亚的制裁被中俄联手否决。)。3月19号,以法国为首的欧、欧美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的联合部队,发起针对利比亚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侵略战争(联合国的制裁是设立禁飞区,但欧美将其解读为可以狂轰滥炸。)。


在这一战争中,美国很狡猾,自己不牵头,目的就是先把欧洲送入战争,再作进一步打算。于是我们看到,2011年3月19号开始袭击,4月2号美国就陆续撤出空袭行动。在美国撤出的情况下,多国部队陆续轰炸到2011年6月,卡扎菲虽然遭遇重创,但仍未被打败。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着手拿对欧盟来说至关重要的利比亚利益,交换欧盟在叙利亚、伊朗问题上对美国的支持。2011年7月1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从我们的角度看,阿萨德已经失去合法性,美国的政策目标是叙利亚发生民主转型。”“阿萨德总统并非不可替代,美国绝对不会为他继续当权而花费精力。”这是美国对欧盟提出要价,即配合美国展开针对叙利亚的攻击行动。


欧盟反应积极,在三天后的2011年7月14日,就通过媒体放风:鉴于叙利亚政府继续对要求改革的民众进行镇压,并鼓动巴沙尔的支持者袭击美国和法国驻叙使馆,欧盟准备对叙利亚采取更严厉制裁行动,采取集体行动召回驻叙大使是重要选项。与此同时,德国国防部长德迈齐埃也访问了以色列,并表示希望扩大与以色列的军事合作。


急于交易的美国,第二天就向欧盟支付针对这笔交易的“首款”——承认利比亚反对派。2011年7月15日,美国承认利比亚反对派为利比亚合法政府。但之后,欧盟在进一步动作上比较犹豫,并没有如美国所愿。原因很简单,欧盟在叙利亚有很大的经济利益,叙利亚大部分石油出口到欧盟。美国虽然承认利比亚反对派为利比亚合法政府,但在针对利比亚的轰炸并未有实质性动作,单靠法、英等欧洲国家的力量,根本无法在利比亚战事取得突破。磨蹭半个月后,欧盟终于给美国一个答复:欧盟在8月1日扩大了对叙利亚的制裁,又有5名叙利亚军方官员和政府官员的财产遭到冻结。同时,欧盟还向他们发布旅行禁令。法国当天表示,欧盟还将“很快”对叙利亚发起进一步制裁。8月2日,意大利外交部宣布,鉴于“(叙利亚)针对平民的恐怖镇压”,意大利将召回驻叙利亚大使。意大利还建议欧盟所有国家都从大马士革召回大使。法国的言下之意就是,若想交易,美国就需要继续拿出更多的诚意和筹码。意大利言下之意则是对法国的补充,即显示欧盟已经表示出诚意。


在意大利宣布撤回驻叙利亚大使当天,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米哈伊尔•马尔格洛夫针对欧美的动作,于8月2日提出警告:西方采用类似在利比亚那样的行动解决叙利亚问题将导致大规模战争。这里的内涵更加丰富,所谓大规模战争,是指战争可能引向整个中东。


2011年8月4日,迫于内外压力,叙利亚当局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签发总统法令,允许叙利亚实行多党制。欧盟在8月2日对美国示好后,4日就又开始向美国提出要价。据“德国之声”网站4日报道,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的一名发言人宣布,欧盟正在考虑,是否也对叙利亚石油生产领域的头面人物发出不得入境的禁令。当月7号和8号,美国中东盟友沙特和科威特分别从叙利亚撤回大使。8月1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与来访的挪威外交大臣斯特勒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呼吁相关国家断绝与叙利亚的商业关系,寻求向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施加更大压力。


2011年8月18日,欧美双方终于达成利益一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及欧盟领导人当天发布声明,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为暴力镇压示威者负责,并加强对叙利亚的制裁。白宫同时宣布,对叙利亚政府实施新一轮制裁,包括冻结该国在美资产,并对当地实行石油禁运。欧盟外长阿什顿、英国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随后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叙利亚血腥镇压违反人权,要求巴沙尔·阿萨德以国家利益为重下台。阿什顿警告,欧盟27个成员国,将考虑加强对叙利亚政府制裁。同一天,瑞士撤回驻叙利亚大使。


在双方达成一致后,在美国退出空袭后,僵持四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事马上取得突破。2011年8月20日,利比亚反对派切断首都的黎波里所有输油管道并发起总攻。22日早晨,反对派占领首都的黎波里。23日,攻占卡扎菲大本营。同一天,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日内瓦举行第17次特别会议,以33票支持、4票反对、9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由波兰代表欧盟提出的向叙利亚派出独立国际调查团的决议。该决议谴责叙利亚当局侵犯人权,呼吁叙当局立即停止该行为,保护平民。在对该决议的表决中,俄罗斯投下反对票。2011年9月2日,欧盟作出实质性行动,发表决定针对叙利亚实施石油禁运制裁的声明。该决定不仅包括禁止进口叙利亚原油及石油产品,还包括对叙利亚石油出口相关的融资和保险进行制裁。


这是欧洲国家首次针对叙利亚的石油工业实施制裁。欧盟希望通过制裁,限制叙利亚当局的资金来源。欧盟统计显示,若按2010年数字计算,禁运将影响叙利亚约45亿美元的原油出口。叙利亚目前的石油产量为每天38万桶,其中约15万桶用于出口,95%出口到欧洲。2010年,叙利亚的石油贸易盈余为5亿美元。这次制裁,实际上是欧盟为美国协助利比亚反对派拿下首都的黎波里支付的对价。


为了继续控制利比亚局势和内战节奏,美国在9月中旬向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派遣地面部队和特工。美国之所以违反之前奥巴马“绝不派地面部队”的“庄严”承诺,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要利用自己的势力控制利比亚内战节奏和局势。美国的目的是,若最终不能从欧盟那边达成目的,就扶植卡扎菲旧部分裂利比亚,以此为要挟,继续向欧盟提出更多交换条件。


2011年9月15号,在欧盟决定对叙利亚当局实施制裁的十多天后,叙利亚反对派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宣布成立一个由140人组成的全国委员会,并称委员会领导人将在今后两周内由选举产生。10月2日,叙利亚反对派正式宣布组建“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政治目标由原来“要求政府实施改革”改为“推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领导的政府”。此外,巴沙尔·阿萨德政府的主要支持者、全国逊尼派穆斯林最高级别教士大穆夫提艾哈迈德·巴德尔丁·哈松的一个儿子,当天遭暗杀。


在欧盟实施针对叙利亚的实质性严厉制裁后,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针对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该草案虽然在听取俄罗斯和中国的意见后,作出一定修改,但在10月4号的表决中,俄罗斯和中国仍然投反对票否决了提案。


针对否决议案,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加季洛夫说,西方国家提交的决议草案可能使叙利亚受到制裁,草案中没有不干涉叙利亚内政、不允许外部势力武力干涉叙利亚内部事务的相关条款,也没有要求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进行政治对话的相关内容,这是俄罗斯不支持该草案的主要原因。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表决后作解释性发言。李保东说:“中国高度关注叙利亚局势发展,我们呼吁叙利亚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和更多流血冲突。我们希望叙利亚政府落实有关改革承诺,也希望由叙利亚主导的、具有包容性的政治进程尽早启动,推动局势尽快走向缓和。”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赖斯,对决议草案被中俄联手否决,表示“极度愤怒”和“失望”。 10月5日,气急败坏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参加一个区域经济会议时,向媒体指责中、俄,称中、俄两国“未能与和平示威者站在一起”。她还称,“那些选择否决票的国家必须为叙利亚人民、为自由和人权而战斗的人们,拿出他们的解释”,“那些反对决议草案的国家必须给叙利亚人民一个答案”。


之所以气急败坏,是因为美国已经向欧盟支付了利比亚的控制权,协助欧盟和反对派攻下的黎波里。但是,美国进一步加强针对叙利亚的制裁议案被中俄联手否决,意味着美国在作出针对欧盟的战略让步后,并未获得任何“预期收益”。至于欧盟,无须对此“交易”胎死腹中负责,能做的只是和美国代表一起愤怒离席。


利比亚反对派占领首都的黎波里后,战事并未结束,卡扎菲老家苏尔特,持续一个月都未能拿下。令人称奇的是,卡扎菲不但能从各种渠道发出声音,还能躲在全国都是沙漠、找个掩体的地方都困难的利比亚本土,让反对派和北约地毯式的搜索都找不到。很快,有消息传出,称卡扎菲很可能会在利比亚南部建立新政权分裂利比亚。奇妙的是,转机就在传言出来后不久出现。


2011年10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突访利比亚。当天,与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在的黎波里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希拉里在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已经拨款4000万美元帮助利当局维护军火库的安全。同时,呼吁利比亚当局尽快组建国民军队和警察,并表示美国将在此方面准备提供帮助。希拉里还说“美国希望卡扎菲被尽快杀死、或被抓住。”贾布里勒说,利比亚执政当局官员和希拉里在当天商讨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双方建立最高联合委员会,以此推动两国关系进入新阶段。但这些其实都是表面文章,真正的“文章”在两天后发生。


在希拉里喊出“美国希望卡扎菲被尽快杀死、或被抓住”两天后,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受伤被俘。很快,前方又传来消息,称卡扎菲因伤重不治身亡,与其相隔不久身亡的还有他的一个儿子,他们全部被武装分子抓住后射杀。据俄新社援引路透社10月21日消息,利比亚“过渡委”一名高级官员承认,卡扎菲是被抓获他的“过渡委”武装蓄意击毙。


卡扎菲之死,本质上与以往相同,又是一次欧盟和美国的私下交易。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两个月来一直失踪的卡扎菲和他的儿子在希拉里突访利比亚两天后就都被击毙,更是体现在之后的一些国际事件的诡异演化上(关于卡扎菲的死,英国保守派报纸《每日电讯报》10月23日的消息印证了笔者第一时间的分析,消息表明,是从六千公里外起飞的美国无人机展开对卡扎菲的袭击。这就百分百确认,这是美国和欧洲的一次交易。试想,欧洲早就想干掉卡扎菲,但在攻陷的黎波里差不多两个月内都没有卡扎菲行踪,希拉里访问利当局后两天卡扎菲就被干掉。这种情报能力,这个世界恐怕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做到。这必须GPS+间谍卫星+无人家+地面情报人员引导才能完成,这也可以确认美国一直掌握卡扎菲的行踪。——作为文下注释①)。


在卡扎菲被击毙消息传来当天,笔者就曾给出卡扎菲之死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当时笔者强调,卡扎菲之死是欧美的又一次私下交易,虽然具体交易内容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确认的是,中、俄中的一国或两国,将在未来很短的时间内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中国。这些压力,将体现在中国周边的局势上,甚至不能排除欧盟和美国一起展开针对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攻击。

果不其然。一系列围绕中国的事情开始发生。


2011年10月18日,菲律宾一艘炮艇在南海礼乐滩附近,撞击一艘正拖曳25艘小船航行的中国大型渔船。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20日却对媒体说,菲律宾政府无需就此向中国道歉,也不曾道歉。菲律宾这样的动作,摆明是恶心中国。当然,从美国的角度说,如果能因此激怒中国就再好不过,美国可以在南海方向牵制中国力量,减轻中国在中东施加给美国的压力。


2011年10月21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约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紧急通电话。范龙佩说,当前欧洲处于应对债务危机的关键时刻,我与巴罗佐主席近日将参加欧盟国家领导人一系列会议,因此需要推迟来华出席原定于下周举行的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对为此给中方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欧方高度重视欧中合作,感谢中方长期以来的支持,愿与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挑战,推动欧中关系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欧盟的这一推迟,意味着中欧合作进程的推迟。早前,温家宝总理已经提出对欧盟的要价,即市场经济地位和解除对华军售。如果欧盟没有作好这方面的准备,推迟也就顺理成章。同时,鉴于欧盟和美国可能存在针对叙利亚和利比亚的交易,和中国保持距离避嫌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当然,那个时间点,欧盟的确是在因欧债危机开会,选择内部开会、避开和中国会面,至少说明,欧盟暂时要尽量将欧债危机在欧盟内部解决。


2010年10月2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结束对利比亚的访问后,就奔向巴基斯坦。希拉里在会见巴基斯坦官员时威胁说,如果巴基斯坦不能有效地打击境内的武装分子,将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不过,鉴于国家主权利益考虑,巴基斯坦方面对美国的威胁要求予以坚决拒绝。同一天,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根据巴基斯坦军方的可靠消息,美军在阿富汗东部靠近巴基斯坦边界地区集结大批部队和军事装备,其中有多架武装直升机和重炮,还有数百美军以及部分阿富汗部队。这在巴基斯坦北瓦济里斯坦地区引起惊恐,在该地区首府米兰沙赫的当地部落武装认为,这是美军为越界进入巴基斯坦在做最后准备。巴基斯坦军方还表示,巴基斯坦方面已做好应对准备。


这一系列动作,意味着美国要加大对巴基斯坦施压。所谓的反恐,就是要巴基斯坦保障阿富汗后勤补给通道安全的同时,继续保持和美国的战略一致。和美国战略一致,就是要联合美国遏制中国和伊朗的联系。巴基斯坦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因为自2008年以来,美国一直挑拨印巴关系,试图挑起印巴再次的战争。2011年5月,更是在不通知巴方的情况下,擅自展开猎杀本·拉登的特别军事行动,以证明美国拥有控制巴基斯坦核武器的能力。


2011年10月20日,韩国联合参谋部宣布,韩国军方将于10月27日到11月4日,举行包括陆军、空军与海军在内的联合军事演习,同时在半岛西部的黄海海域举行演习,其中包括韩朝局势紧张的海上分界线地区。


2011年10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宣布,美军将在2011年底前全部撤离伊拉克,结束这场持续近9年的战争。而之前,美国一直威逼利诱伊拉克当局“挽留”美军,伊拉克当局迫不得已在2011年8月份同意美军留下少量部队训练伊拉克军队。而实际上,10月20日,土耳其已经派遣大批地面部队越过边境进入伊拉克北部,清剿库尔德工人党武装据点。土耳其军方当天发表声明说,共投入22个营兵力,在土耳其和伊拉克边境5个区域展开清剿。


在笔者看来,奥巴马的这次宣布,可能有两个战略意图。一方面,拿撤军作为威胁(就伊拉克当局的掌控能力,伊拉克存在分裂的风险。库尔德工人党一直是美国人扶植的一个势力,伊拉克内部更是派系复杂。),谋求伊拉克当局对美军的大规模“挽留”,做最后一搏(美要求伊拉克给予美军司法豁免权);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撤军,美国极有可能将撤出的军队补充到阿富汗或美国中东的其它军事基地,为展开其它军事行动做好准备。


如今,欧美交易的底牌还没有亮出来,但针对中国、遏制中国的布局已经展开。笔者分析,未来一个阶段,中国周边必定面临较大的军事压力(印度最近一直在中印边界增兵,中国同样在向中印边界增兵),同时也将面临台独、藏独、疆独等三独抬头的可能。


但是,笔者认为,中国真正的危险和压力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一、欧、美联手,展开针对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攻击。


二、美国有可能行使针对巴基斯坦核设施的“斩首行动”。针对这一点,2011年10月18日,巴基斯坦一名高级官员表示,巴基斯坦政府打算培训8000名以上从事核保安的工作人员,强化军方确保其核武器和材料免遭盗用的能力。实际上,巴基斯坦早在2008年已经部署万名士兵,专门保护核设施。


三、在美国针对中、俄完成压力布局后,突然由美国亲自或由代理人以色列发起针对叙利亚或伊朗的空袭。针对这一点,2011年10月23号,就有进一步的消息。据俄新社10月24日消息,美国参议院议员约翰-麦凯恩23日建议称,北约在利比亚的行动已经接近尾声,应当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来保护平民。这很可能就是美国当局向欧盟的要价,即在利比亚战事完成后,调转枪口对准叙利亚。当然,欧盟是否支持这一点,一方面需要观察,另一方面也还需要博弈。


四、美国继续挑起印巴内部和印巴之间的矛盾,最好制造印、巴战争,然后将中国拖入战争泥潭。而在这方面,中印、印巴虽不断加强沟通,尽量避免误判,但印度仍然在不断试探。据美联社2011年10月23日消息,巴基斯坦军方官员说,巴基斯坦23日迫使一架印度军用直升机降落,机上4名人员被拘押,该直升机涉嫌侵犯印巴克什米尔争议地区的巴方领空。而在2011年5月,印度军方的官员就扬言,印度也有能力如美国般到巴基斯坦境内“反恐”。


截止到2011年10月25日,还无法知道欧美交易的具体内容。但可以肯定,这些交易将针对中国,且对中国非常不利。鉴于此,中国有必要作相应的布局,以应对突发事件。


而在这之前,美国已经作好两方面准备。


一,2011年10月11日,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亲自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美方挫败一起由伊朗精锐部队伊斯兰革命卫队参与、阴谋剌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朱贝尔的恐怖案件。


当天,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就否认美国方面提出的有关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参与暗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的指控。并指责这是美国“预选编造的阴谋”,是“荒谬可笑的表演”,旨在地区、国家之间制造不和。伊朗总统内贾德说:过去美政府宣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拿出许多文件证明并取得世人信任。最终事实是,美伪造文件,萨达姆根本没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当前,中东伊斯兰宗教主要分为两派:什叶派和逊尼派。什叶派以伊朗为首,逊尼派以沙特为首。虽然教派之间存在矛盾,但就现在国际形势来说,伊朗没有任何动机去刺杀一名无关紧要的沙特驻美大使。相反,事情发生在美国,美国则有挑拨伊朗和沙特关系、促使双方发生矛盾甚至战争、从中渔利的嫌疑。美国总统奥巴马声称,对伊朗不排除采取任何行动。然而,沙特对此却一直保持沉默。直到一个星期后,沙特才将球踢给联合国安理会,由安理会进行调查、裁决。对沙特当局来说,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一旦沙特顺着美国的逻辑造势,沙特很可能将会被迫陷入一场自己根本承受不起的战争。


据此,不排除美国会在某个时机点,联合欧盟一起展开对伊朗的大规模制裁。鉴于中国的全球战略是以伊朗为支点,针对伊朗的制裁,实际上就是针对中国。对中国来说,一旦能源战略陷落,很可能迫于不得已签城下之盟。


二,在美国的鼓动下,2011年10月16日,美国的中东盟友沙特、卡塔尔、阿联酋、巴林、科威特等六国在阿盟各成员国外长在开罗总部举行的闭门会议上,提议将叙利亚踢出阿盟。虽然最终未获通过,但至少表明美国的中东盟友有展开对叙利亚进一步行动的意愿。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美国很可能将在下一步打击叙利亚或伊朗,特别是叙利亚。最大的可能是,在欧美达成一致后,通过北约,绕过联合国,展开对叙利亚的攻击。从战略上说,这次美国向欧盟出让的利益不小,虽然美国给自己留了一个眼(卡扎菲的一个儿子,有欧美留学背景的赛义夫,仍然在逃),但利比亚已经基本上进入了欧盟的控制范围之内。


对欧盟来说,一旦完成地中海经济圈的整合,就会重新返回来展开针对中东美国势力的进一步蚕食。因此,站在美国的角度,必须利用各种手段,迫使欧盟在针对叙利亚和伊朗的问题上进一步妥协。为此,最近半年以来,美国在金融上对欧盟实施巨大压力。当然,利比亚局势并非欧美能完全左右,中俄同样可以通过相关渠道影响利比亚的国家形势。但就现在的发展状况来说,未来数年,非洲经济最好的利比亚,将会逐渐伊拉克化。这一点,在卡扎菲死后的4天后就呈现出来。据法国媒体报道,10月24日晚,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发生爆炸,造成150多人死伤。利比亚执政当局“过渡委”军事指挥官利思-穆罕默德25日证实说,当地时间24日夜间,苏尔特一个燃料仓库发生巨大的爆炸,并引发火灾。事件总共造成100多人死亡、50人受伤。


不过,卡扎菲被击毙过去了一周时间,欧盟只是推迟了中欧峰会,至今并未采取特别的配合措施,这说明至少欧盟在作出配合措施上是非常犹豫的,同时从美国的反应上看又是无比急躁的。


与此同时,据《中国日报》(China Daily)周三(10月26日)报导称,欧盟决策层有消息人士表示,中国和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已同意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向欧盟救助基金提供资金支持。该消息人士还表示,欧盟或将在周三欧洲领导人峰会的最终文件中纳入上述协议。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与欧盟的立场大致相同,这种共识将会反映在周三欧盟峰会后的最终文件中。《中国日报》还称,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日前表示,有关通过IMF向欧洲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解决债务危机,进而稳定金融市场的讨论一直在进行。朱光耀还指出,总理温家宝已明确表示,中国支持欧洲稳定,所有方案都可以讨论。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当地时间24日晚出席了希腊工商界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贾庆林指出,中国和全世界都应该对欧洲经济摆脫困境、走向振兴抱有信心。中国也是欧洲主权债务市场的长期投资者,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欧洲与欧元。


这说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都在支持欧盟和欧元,这变相提高了美国和欧盟进行交易的门槛。未来,不排除美国支付的这部分战略利益只能换回欧盟的一张如制裁叙利亚那样的空头支票,这样的空头支票最终也很可能因为中俄的力量而彻底变成空头支票。


不过,对于欧美的私下交易,我们务必进一步予以关注,因为美国绝不会善罢甘休,或继续加大筹码交易,或通过其它方式逼迫欧盟,总之美国一定会作出更大的交易努力。至于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拉高双方交易的门槛和成本。